御史造句_用御史造句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1组

1、 施御史家的事,我也略闻,不知其详。

2、 宋朝开启了台谏合流制度,御史与谏官充分发挥了监察百官的作用。

3、 元和初,拜监察御史,坐诬李吉甫,出为资州刺史。

4、 此时,王御史夫妇始觉小翠确非常人,一再盘问,小翠掩口笑答:“我是玉皇女儿。”。

5、 袁傪,官御史中丞、兵部侍郎。诗二首。

6、 周利用,中宗时,与御史大夫郑惟忠同送金城公主和蕃。诗一首。

7、 她把御史叫来“用这笔钱给亲友们印法华经。”。

8、 进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,上柱国。

9、 厉玄,登太和二年进士第,官终侍御史。姚合同时人。诗五首。

10、 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,咸宜洗涤;选日依次叙用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2组

11、 哪知有个御史崔呈秀,营谋差去淮扬巡盐,赃私狼藉,把淮扬的地皮几乎抬了回家。

12、 江南道御史岳子风之女岳思盈,代父亲拜见座师郭大人!

13、 魏吏部骥请于朝,一清之后,御史何与其子竞复清之,何由是构祸而竞亦以此成孝子。

14、 该御史于亲贵重臣名节所关,并不详加访查,辄以毫无根据之词,率行入奏,任意污蔑,实属咎有应得。

15、 长廊正中,则以宋代铁面御史赵抃“一琴一鹤”的故事为蓝本,营造出“对物清廉、对事清明、对人清正”的浓厚氛围。

16、 因为熊廷弼是标准的**,“廷弼为御史时,与国缙、宗文同在言路,意气相得,并以排东林、攻道学为事。

17、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权万纪、侍御史李仁发李仁发,俱以告讦谮毁,数蒙引见,任心弹射,肆其欺罔。

18、 正在左右为难之时,恰好巡城御史王篆闻讯赶了过来,他本是张居正的幕客,平日过从甚密,被张居正倚为心腹。

19、 当初并未重视那些御史台的弹劾,付之一笑,不置与否,若是当初能够掐断这根火苗,也不会有今天的态势,举朝上下,众口一辞,皆要求斩杀子虚先生。

20、 征为监察御史,不乐检束,遂求免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3组

21、 直兵鲍僧睿,恃顼势为不法,御史中丞徐陵为奏弹之,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。

22、 延佑初行科举,乡贡会试皆中第一,廷试第二,授应奉翰林文字,拜监察御史,荐贤拔滞,知无不言。

23、 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,弹劾权是御史的最重要权力。

24、 黄颇,宜春人。以洪奥文章蹉跎者一十三载,至会昌三年登第,官监察御史。诗三首。

25、 韩定辞,深州人。为镇州观察判官、检校尚书祠部郎中,兼侍御史。诗一首。

26、 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,公孙弘、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,后来,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,公孙弘当上了丞相,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,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。

27、 为痛惩夹带之弊,乾隆帝曾下谕旨,令“步军统领、五城御史出示晓瑜,并密行查拿”,且在现场派遣军役搜检,以致扒光入场者的衣裤。

28、 他的建议得到王玑的支持,后来就成为王门讲学的惯例《王龙溪先生全集》卷二十《绪山钱君行状》及《中宪大夫都察院佥都御史在庵王公墓表》。

29、 京师的治安整治由五城兵马司、锦衣卫、巡城御史负责。

30、 御史大夫周昌,其人坚忍质直,且自吕后、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4组

31、 沈思孝前几年被削职为民,去年又被启用为南直隶监察御史,的确有监察地方官兵之权,上书朝廷也是职权之一。

32、 不料河南道监察御史赵启霖,竟闻风上疏,劾他私纳歌妓,并参段署抚夤缘亲贵,物议沸腾。

33、 臣于往年曾任御史,获奉朝谒,仅欲半年,陛下严邃高居,未尝降旨临问,群臣跼蹐趋退,亦不列事奏陈。

34、 鄱阳(今江西省波阳)人,东汉时名臣,官至侍御史

35、 在中国,有苏秦头悬梁,坚持不懈地努力,终于获得六国相印,荣归故里;也有孙康映雪夜读,坚持学习,终于成了知名的学者,并当上了御史大夫。

36、 奴才们尽力维持着,如果要照祖宗的老例子,奴才恐怕没那么多钱,再说清流、御史们一旦上书谏阻也有伤圣德!

37、 邑宰置御史,见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安邑之御史死章”。

38、 挂衔兵部尚书和右副都御史的湖广巡抚赵可怀,立即提讯被捕各犯。

39、 大隋皇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两万骁果军前去讨伐操师乞,但是,刘子翊太轻敌了,以为对方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,结果中了林士弘设下的埋伏。

40、 侍御史王义方继之而起,当廷揭露李义府贪色枉法,以及当初因和刘洎、马周同性恋而受到推荐的秽行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5组

41、 平乱归来,封毅勇候,入都察院,左都御史正二品。

42、 御史的工作单位叫都察院,头头是左、右都御史,副职是左、右副都御史,掌管内外监察,纠举不法。

43、 1688年,御史陈紫芝参奏,湖广巡抚张汧。

44、 最后,春香的周围人都因春香而被连累,在这危急时刻,李梦龙高中状元,被国王任命为暗行御史派往南原暗访。

45、 顺治二年,规定会试要以内阁部院、翰林院、詹事府等官员4人为读卷官,兵部以满、汉族的官员为提调,另有御史作为监试。

46、 丁酉,以四方牒诉上尚书者,或冤抑不得直,令御史分察之。

47、 张津,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,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

48、 暂为御史,遂窜南夷;三为博士,冗不见治。

49、 为洛阳令,不避强御,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,俱入见。

50、 顾少卿看李沐风盘根问底的追问,心里也有几分明白,他打起精神道:御史台由皇帝直接监督即可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6组

51、 御史之职责,主要在于关注世事民政,掌记录朝廷动静,纠弹百官朝仪以及贪腐等种种罪行。

52、 高平一直打官腔,李春却顾左右而言它,一轮对答下来,刚刚还气壮如牛的高御史已经平心静气,只是面色又青又白,手抚山羊须,沉吟不语。

53、 “御史为风霜之任,弹纠不法,百僚震恐,官之雄峻,莫之比焉。

54、 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、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,因验问左右。

55、 国忠自侍御史以至宰相,凡领四十馀使,又专判度支、吏部三铨,事务鞅掌,但署一字,犹不能尽,皆责成胥吏,贿赂公行。

56、 博览多识,权略多奇,初辟太尉府,举茂才,迁侍御史,因不满宦官专权,弃官归家,以正直不得志于冀州太守韩馥。

57、 至明代成化二十二年(1486),御史徐瑁憎恶纪功字,命人把它磨掉,想改为“宋陆秀夫死于此”。

58、 朱元璋在审决囚犯后,让御史袁凯交给太子覆审,朱标以为杀人太多,就指示袁凯减去一部分。

59、 同考官、监试御史、提调官等用二等席,每桌内馔鱼、鸡、鸭、猪等二十碗,果食蔬食等均与一等席同。

60、 对于御史自身贪腐,在帝制时代,除了继续用锦衣卫、东厂之类的人层叠监视,再无妙法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7组

61、 左执法三国吴置,为御史台属官,与中执法、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。

62、 郑贵妃及其家人的险恶用心很快被识破,御史陈登云谴责郑承宪“怀祸藏奸,窥觊储贰”。

63、 拜左台御史中丞,中外累息,至以目语。

64、 御史可溯源于西周,称小宰、宰夫或御史,分属天官冢宰和春官宗伯之下。

65、 何进便也荐侍御史王允,称其允文允武、一日千里、王佐之才,并说,这不是自己的意见,是大名士郭林宗说的。

66、 任御史时,清正廉直,进谏不避*贵。

67、 玄宗在蜀闻之,拜监察御史,会母丧,得风痹疾,客洪州,南北梗否,逾年诏命不至。

68、 谈吐不凡,有经国济世之才,兼之与洛妃杨妃两位宠妃有亲,明皇十分赏识,用了御史之职,直至今日。

69、 胡御史弹劾袁世凯的还有一条就是袁世凯不重用武备学堂的毕业生,其实,从小站练兵之初,袁世凯就非常重视提拔来自天津武备学堂的学生。

70、 不是坏事,是闽王想升任老爷为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之事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8组

71、 嗣后如有妄造谣言、淆惑众听者,着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御史一体严拿惩办,以靖人心。

72、 当然,纠劾地方文武百官,惩治腐败和犯罪,才是巡按御史的中心工作。

73、 蓟无疑是个*裁者、野心家,四处安插盖世太保、暗行御史、秘密警察,以他的为人和手段,做到这些真的毫不奇怪。

74、 只见御史教门子把银钟、首饰与他认赃,问道:“这些东西那里来的?”。

75、 八月,渊使相国王建、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,当君臣面缚。

76、 纬令台吏趣百官诣行在,皆辞以无袍笏,纬召三院御史,泣谓:布衣亲旧有急,犹当赴之。

77、 部刺史和侍御史的意见,都报告到副宰相御史大夫,副宰相再报告到宰相。

78、 俄兼御史大夫,奉使河南、江淮宣慰,振拔幽滞,进用忠廉,时人称之。

79、 稍有变更,让御史们知道了可是僭越违礼的大罪。

80、 王德用称黑王相公,赵清献号铁面御史;刘守爱民,蒲鞭示辱,羊君洁已,官署悬鱼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9组

81、 宰相太尉、状元御史、巡抚巡按,被西门庆的孔方兄耍得团团转,争先恐后为他负弩前驱,帮西门庆捞取更大权势和更多金钱。

82、 己巳,尚书右丞相张说、御史大夫崔隐甫、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,制说致仕,隐甫免官侍母,融左迁魏州刺史。

83、 欧阳修一时疏忽,在丧服里面穿了一件紫底皂花紧丝袍,拜祭时被监察御史刘痒发现,立即上书弹劾,强烈要求朝廷对欧阳修予以贬责。

84、 他在朝时,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,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,还招来了御史的挟私攻击,无奈中他退隐江湖。

85、 虽然此奏如泥牛入海,再无下文,但御史们好歹出了口鸟气。

86、 成帝绥和元年(前8),采纳何武的建议,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,又把大司马、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,确立起大司马、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。

87、 除老臣外,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、御史中丞吕诲、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“论议迂阔”、“狷狭少容”等为由,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。

88、 会有敕差一御史远使,同列递相辞托,仁本越次请行,言于治书侍御史马周曰:食君之禄,死君之事。

89、 因见他生得相貌堂堂,谈吐不凡,有经国济世之才,明皇十分赏识,赐了御史之职,直至今日。

90、 只是身为御史果然不同,换做常人,即使是一位武林高手,在叶青蝶如斯气势之下,也必然两股颤颤,心寒胆战。

用“御史”造句 第10组

91、 倘禁止后有坐轿者,着察旗御史即行察参,若御史不参奏,经访闻,连御史一块治罪。

92、 蕲州,“水淹红石头,状元满街游”,流连镇区内一条不足500米的东长街,尚书府、将军府、御史坊、进士第竞相毗邻,异彩逝去,风华依旧。

93、 据史*记载,明朝御史张瀚在任职初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,王没讲什么大道理,只讲了个乘轿见闻。

94、 席间爆出许多笑声,侍御史尹大人更是脸色铁青,这尹晴儿平日骄纵,胸无点墨,如今出了这么个俗不可耐的对子真是贻笑大方。

95、 这事还当了得,狄仁杰是铁面御史,如此一来,岂得更改?端端的好怀义,将他送了性命,使孤家心下何忍。

96、 到汉文帝时候,因为历来为人廉直,从不受私谒,不谋私利,不开后门,刚毅守节,先晋升为御史大夫,后又继任丞相。

97、 有人劝慰他,说是御史陈庆镛历来主持正义,铁面无私,深孚众望,何不投告于他。

98、 更衣毕,重新回到司库办事房,曾国藩让司库及稽查库藏御史把所记的数据一并给了随行的老夫子。

99、 此人博览多识,权略多奇,曾在朝中任侍御史,因不满宦官专权,弃官归家。

100、 巡抚多以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充任,因其要提管军务,所以又加提督军务,或赞理军务,参赞军务名义。

上一篇:依随造句_用依随造句
下一篇:返回列表